课程建设

《医学微生物学》校级优秀课程

发布时间:2014-06-13 00:00:00    作者:    来源:     浏览量:

《医学微生物学》校级优秀课程

一、课程简介:

《医学微生物学》(medical microbiology)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,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致病性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、致病和免疫机制,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,课程包括细菌学、真菌学和病毒学三部分。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、桥梁课和应用课程,属医学专业基础课主干课程。

近年来,不断发现的新增传染性病原体、被宣布消灭的传染病死灰复燃、某些病原生物与非传染性疾病的密切关系等,对《医学微生物学》学科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。《医学微生物学》课程于2008年10月被列为我校重点建设课程,通过3年教研室教师的不懈努力,于2012年5月顺利完成《医学微生物学》重点课程的建设,并被列为校“优秀课程”。

目前,教研室拥有教授1人,副教授1人,讲师2人,助教实验师1人,共5人。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人,硕士1人。病原生物学硕士生导师1人。尽管师资偏少,但通过多年建设与发展,已逐步形成一支学历高,职称、年龄合理,有敬业奉献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教师团队。

徐水凌 林霞 漆秋兰 朱佳 张新红

教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助理实验师

二、教学条件和实验室建设

1.本课程采用《医学微生物学》人民卫生出版社(第7版)教材,已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,课程内容设计合理,教学大纲、教师教案、作业、多媒体课件已在学校BB平台上展示,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。

2.教研室拥有仪器设备总数达到190件台,仪器、设备总额为200.0万元,实验室面积达到400 m2。并于2008年建成分子细菌学实验室,现拥有PCR仪、低温高速离心机、生物安全柜、超低温冰箱、冰柜、冷藏箱,电泳仪、紫外凝胶检测仪,摇床、生化培养箱、生物显微镜50台等一系列仪器、设备,可进行病原菌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。此外,实验室已拥有从细菌保存、培养、形态学鉴定,以及进行一些临床上难分离培养的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;同时,教研室建立建全了实验室安全运行的长效管理机制,建立了《实验室管理制度》、《菌种管理条例》、《生物安全管理制度》等一系列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,完善了由医学实验中心主管、教研室具体管理、实验员加强各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。

3.课程实验课的开设已占课程总课时数的1/3,良好的实验条件和环境,确保了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必需条件,培养具有较熟练操作技能以及拥有先进实验理念的医学生,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操作练习的动手机会,现学生实验已2人/组(无菌操作时1人/组),进行独立操作。

4.教研室实验室充分对学生进行开放,通过积极指导学生申报省大学生创新项目、校重点SRT项目等形式,学生以项目或开放性实验等形式进入实验室,进行充分提高实验仪器、设备的利用率,使学生能接触到相对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鉴定技术,能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,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团队协作能力。

建成的分子细菌学实验室

C:Documents and SettingsOwner桌面新建文件夹qq新建文件夹IMG_0291.jpg

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科研活动

三、课程建设

1.教研室先后参编多部教材,即国家级高等教育“十一.五”规划教材《医学微生物学》1部,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教材《医学微生物学》、《医学免疫学》各1部,浙江省“十一.五”精品教材《药学微生物与技术》1部;现已建成《医学微生物学》和《医学免疫学》2门课程的试卷库;自编《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》、《人体寄生虫实验指导》供学生学习使用。

2.教研室按照学校要求有严格、合理的考核办法,并随学科发展不断调整、完善。理论课教学中,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,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,教学效果良好;实验课教学中,在保证实验项目开出率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综合性、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,尤其注重学生早期与临床接触相关实验的开设;加大学生开放性实验的开设面,为进一步把教研室实验建设成开放实验室奠定了基础。

3.教研室积极实施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案,通过教授指导、青年教师跟班听课、分带实验课、集体备课等方式培养新教师的教学能力;让他们熟悉本学科的教学、科研内容,并督促他们积极参与,及早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科研思想。

四、教学改革:

1.开展紧密结合医学实践的讨论式教学 对与临床医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某些微生物的教学,如: HIV、SARS冠状病毒、禽流感病毒等,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讨论式教学,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,增进学生对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理解,同时也可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。

2.开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的PBL教学 现已完成《医学微生物学》5个PBL案例。授课过程中,教师多鼓励学生提问,活跃课堂气氛;课后布置思考题,促进学生对课堂上所学案例的消化和理解;课后与学生交心谈心,征求学生对老师讲课的意见和建议。通过教学互动,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,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。

3.进一步开设研究性实验小课题 成立了医学科研兴趣小组,每组6~8人,实行“导师”负责制,定期开展科研活动。学生通过查阅国内外参考资料,设计实验方案,写出操作程序,并进行相关实验。通过研究性小课题的开展,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,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自己动手、展示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平台,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理论课的主动性、创造性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。

C:Documents and SettingsOwner桌面新建文件夹qq新建文件夹IMG_0658.jpg

学生进行PBL教学 成立的医学科研兴趣小组

五、科研工作

教研室教师在注重教学的过程中,十分注重科研工作。目前教研室的主要研究方向:病原菌的分子致病机制和防治。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省自然基金和市、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。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共有45篇,其中SCI论文5篇,EI论文1篇,一级期刊论文13篇。

六、课程特色

随着教研室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,一系列教学、科研改革的开展,实验教学设施和条件的显著改善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。7年来,在教研室老师不懈努力下,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,先后指导学生申报立项浙江省大学生创新项目(新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)7项,校重点SRT项目2项,一般SRT项目2项,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4篇,其中一级杂志论文3篇,核心期刊论文8篇。指导学生获得浙江省大学生“挑战杯”竞赛特等奖1项,一等奖1项,三等奖2项;获得嘉兴市“星耀南湖”大学生青年创业竞赛三等奖1项;嘉兴学院校挑战杯特等奖1项,大学生“三下乡”暑期社会实践省优秀团队和校优秀团队各1项,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获得嘉兴学院“榜样之星”称号。

C:Documents and SettingsOwner桌面新建文件夹qq新建文件夹IMG_2545.jpg

指导学生获得的证书

C:Documents and SettingsOwner桌面新建文件夹qq新建文件夹水凌军团.jpg

学生科技创新团队“水凌军团”获得校“榜样之星”和团队学生成为“奥运火炬手”

C:Documents and SettingsOwner桌面新建文件夹qq新建文件夹IMG_2541.jpg C:Documents and SettingsOwner桌面新建文件夹qq新建文件夹IMG_2540.jpg

指导学生发表的学术论文

七、获奖情况

在教研室广大教师的努力拚搏和不懈努力下,在科研和指导学生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,教师《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B和SEC药用定位突变体的研究》等2项科研项目,获得嘉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,获嘉兴市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,获浙江省微生物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;指导学生作品《海吉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》等获得浙江省“挑战杯”大学生科技竞赛特等奖1项,一等奖1项,三等奖2项,校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;徐水凌老师被评为嘉兴学院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,浙江省和校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“优秀指导教师”,“十一五”期间嘉兴学院大学生竞赛优秀指导教师。

获得的科技进步奖和优秀论文证书

获得的优秀指导老师证书

指导的学生作品获得浙江省“挑战杯”大学生科技竞赛特等奖、一等奖